5分钟前,TA获得超过2个赞
社交网站之所以称为社交网站,是因为那里边有我们的好友。通过浏览好友的原创内容,能够让我们去了解好友、关注好友、与好友互动。这才是社交网站所谓的好内容。而网络写手写的那些励志鸡汤狗血******的文字,因为这些网络写手本身与我们并无多大干系,即使内容有趣,也无法成为社交网站的主流内容。
你问我为什么?因为在新闻客户端以及其他带有媒体属***地方,有专职的编辑完全可以为用户挑选更好的文章,用户何必要上社交网站来找这些乐子呢。
所以我想要说的是人人网: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大学生社交网站,社区中却没有多少好内容。
“我玩人人三年,没有见到一个朋友发过自己原创的***志,后来连状态都不怎么更新了,一打开就是完全的分享,而qq内容虽然也低质,但是每天同学发的说说以及***志这些东西还是挺多的。”一位常用人人的朋友对我说。
“上人人***多的就是看同学分享的一些搞笑的段子和视频,偶尔发一下状态,但***近只在朋友圈发了。”另一位朋友如是评论。
再引述一位网友的吐槽:一年下来,我发现我在人人发的状态有三十多条,而***志只随意写了一篇,但是分享竟然有一百多篇!
根据Alexa数据,人人子站中,Blog一项以23.97%成为**大站;而Share则以23.33处于第二(恕我已经老了,不知道blog是什么子站......),但当我打开Blog发现里边的内容也多是网上东拼西凑分享的内容,我就明白了一切。
UGC内容:到底是“笑话书”还是***记本?
人人社区内,用户原创内容的比例并不高。上人人的过程就像是你借了一本笑话书,上面的东西看过了,觉得不错,那就拿个笔记本把名字记下来吧!后来你要搬家,觉得这个东西累赘了,且这些书的内容也就像是口香糖,嚼一遍就够了——***终,这个本子想扔也就不怎么可惜了。
但反过来,假如人人上有很多用户原创内容,那么用户就像收获了一个***记本,内容是用户和好友共同记录的自己的生活,是自己宝贵的记忆,用户再想去扔掉其实比扔掉***记本更心痛。
我本人也是一位高校在读生,为什么大学生用户不乐于在人人(这种属于大学生的社交网站)上创造自己的东西呢?
还是因为人人社区的关系链太过疏松,人人网已经变成了一个“陌生人社交”的网站,互动也就变得难以发生。一旦互动不给力,那么用户也就失去了原创内容的动力。正如一位学妹这样告诉我,“我玩人人是因为到了大学,人们都在用,为了不显得落伍,也为了和同学搞好关系。”
好友推荐,过犹不及!
人人网即使改了名字,但它的用户主要还是大学生。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这群大学生,在进入高校之前大部分人就已经经常***接触网络了,QQ、微博当然是***先接触到的。而人人则是大部分人在上了大学之后,为了和大学同学社交才玩起来的。现在大学的现状是:大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,没有固定的生活,网络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,有的人大学上下来,一个班的人都认不齐全......
在这样的***况下,人人用户由于所谓的好友推荐机制,平均下来竟然每个人有几百个好友。拿我自身以及周围的人做例子,人人的朋友真正有一面之缘的只有那么几个,而关系真正特别好的则更少。
“你也认识这个妹纸啊。”
“不认识,只是有她人人。”
“我也是……”
这样的对话在大学里边经常见到。
身边的朋友也告诉我,“说实话,人人上的好友见过的只有一半;说过话的只有四分之一;关系稍进一步的只有八分之一,关系很好的......几乎没有吧。”
中国人沟通文化方面比较含蓄,陌生人见你发了个状态,对你不了解,和你不亲近,谁会有心***去评论转发?对于大多数学生用户来说,加入早期还评论过新加的朋友的状态,但长久得不到回复,“搞得自己很没面子,后来就谁都不评论了”。我随机调查了十几位在读大学生,十个里边有八个说整天刷人人好友太多,转发分享过多,导致经常看不到想互动好友的状态。因此,信息的过载常常会淹没用户原创的状态、评论等内容,造成上述那种恶***循环:无内容,不互动;不互动,导致无内容。
火热的互动不是没有,但往往更多是凭借明星效应出现的。例如,往往一个美***或者某方面特别出众的用户,你可以看到很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与其互动,而一般的DS群体,根本没有人在意。而问题在于,这样的DS群体则占了人人用户的大多数,毕竟马佳佳这种奇葩在大学里是少数的。
刚开始,DS会在人人上发个状态想炫耀一下:今天吃了西餐,好贵啊!但是底下没有任何回音,接下来又发了一大堆,但依然是静悄悄......而出其不意间看到某高富帅随便发了句:“啊。。。。”就见有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的回复——这种落差直接击垮了普通用户的内心,便觉得自己像是个小丑一样。你讲了个笑话但没人有反应,但别人说句话就能让别人止不住的赞叹,你能想象这种感觉的,对吧?
不会生产内容的用户,***后只剩下转发,分享,转发,分享……用户就只能用这样的行为来表明自己的个***,来刷一下存在感。
久而久之,人人网便沦为一种主要的“资讯”获取网站,社交?反而就成了一种附属物。
可惜人人网的资讯质量又太差劲(无节操无下限的东西占据了大多数),在此不再赘述。社交比不过QQ,内容上又比不过微博,这样的东西就成了一个大学生实在无聊时的玩物。
人人错过的那些机会
在我看来,人人其实有很多的机会来调动用户的积极***、来活跃关系链、让陌生人变得熟悉的。只要它扎根于校园之中,深挖用户的需求,利用需求去调动互动的积极***,这种“不上不下”的形态还是可以改变的,但是它并没有抓住机会建立机制去调动。
比如一:陌生交友需求
大多时间封闭在校园中的大学生,需要自己独立生活,而且是开始学会独立生活,所以伴随着各种困扰,需求也就多了起来。而利用这些需求增加互动并不难,比如学长帮学妹修电脑这种桥段,如果在这之间建造一座桥梁,就能产生一种沟通的机会,修电脑的同时学长实现了自己的价值,并认识了学妹,学妹解决了困难又同时认识了学长——这样的相识比摇一摇不知高级多少倍,而且这之间会产生多少的互动机会啊!
比如二:课表类应用
此外,大学相比高中不一样,不像黑板上有学委更新课程表不需要去记录,而大学里状况是,你如果不记课表的话,你就有可能找不到教室。课表这种每个人都需要的APP非常有市场,每天打开率自然很高。而大学中常见的“上大课”,混合了好多不同专业互相不认识的人,其中“交友”就是需求了。大学的课程嘛,无聊的居多,同学在底下玩手机的居多,如果有社交软件能够专门针对这种陌生人场景设计功能,这种交友,不是比算法算出来的好友推荐机制好太多嘛?!
类似这样的需求活跃程度,足以支撑起一座社交网站。如果引导用户高频率使用这些功能,很可能给人人的关系链的松紧度带来质的提升。而我们没有看到这样的东西,看到的却是一场悲惨的空中模仿秀:类Pinterest的网站风车网,类Snapchat的程序菲菲,啵啵,美美和私信……其中大部分产品已经死掉,而没死的也在等死。
这类产品,和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产品相比并没什么差异,只是有比较“值钱”的模糊前景。用户有它也并不会在人人网上有契机和好友进行更多的互动,也不会让用户产生去原创内容的想法。
在调动用户互动积极***上,人人完败。而没有创造出机制去调动用户积极***的根本原因,是人人网的只接天气不接地气。
产品定位的完败
陈一舟一直挂在嘴边的,人人是Facebook+Groupon+Zynga+Linkedin的故事;领导者的脸朝着上面,那人人的“脸”自然也是一直骄傲的朝着“上面”。当人人网还叫校内网的时候,为了抢占市场份额,曾经在各大高校举办“注册账号送鸡腿”的活动,只要你当场注册人人网,你就能在饭堂取一只鸡腿,这或许是人人网***为接地气的一次。
你知道如今大学生们唯一能够见到人人网的时候是什么场景吗?某二线省会城市学生会**曾吐槽说,只有在开晚会的时候......具体来说,就是学生主办方们可以获得人人赞助的大屏幕,免费使用现场直播的发布消息上“墙”体验。
这样的例子足以说明,人人网离大学生是多么的遥远。人人网悬在空中,远离它的地母盖亚——中国大学生,它是安泰俄斯,离开了土地它就会被赫拉克勒斯给扼死。而多少的野草赫拉克勒斯已经从下面的学生土地里钻出,我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已经将这些野草整理并叙述。
没有紧密的关系链,就没有积极的互动,用户也就没有坚持创造内容的动力。而人人又不接地气,不去创造机制去调动用户的积极***,让关系链变的紧密。
没有投入,离开就没有成本。***人怎么留住对自己没有投入多少感***的另一半?那么只剩下用户分享转发和默不作声的人人,当用户觉得使用人人逼格会很低的时候,又怎能留住心已不在它的用户。
已解决 1836 人的问题
1、域名回收平台都回收哪些域名?
2、高价回收域名安全吗?
3、过期域名回收**吗?
4、阿里云域名回收步骤?
5、备案域名回收吗?